吃花蚧有什么营养?
“酒鬼”刘安在《西京杂记》中这样描述王褒食菊花的情状,“元帝既封禅泰山还,过曲阜,谒孔子,车驾怠烦,饥渴欲食、孔席不暇暖,而师尚父(姜太公)侍左右。既至京师,赐食于宫中,其馔丰厚,别有斋席,有菊花赤芽(茶名)、木瓜、水梨、橄榄等果,酒进三爵,遂醉……日晏晡时,天子乃归,诸公尽醉。”可见菊花作为食材,早在汉代就已是皇家宫廷的御用佳品了。到了唐朝,文人嗜菊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李白对菊花情有独钟,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是说清晨的风带着淡淡的清香;“耐暑全休夏,含霜未吐秋”——形容它经得起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侵袭的坚强性格;“五马迎轩过,双鬟倚枕愁”——借代手法表现他思乡的愁苦心情等等。宋代文豪苏轼更把赏菊与饮酒结合起来,作成了一种风俗,他在《九日次韵王巩》中写道:“人饮酒乐甚,泛棹西湖戏”、“客散空留杯在手,歌罢空余曲入云”,表达了他对菊花的无限喜爱之情。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游园》中也把“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菊花写得生动诱人。 时至清朝,食用菊花仍十分普遍,就连帝王也对此“花中隐士”青睐有加。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途中,微服私访到一个叫高凤岭的地方,发现这里的菊花长得特别茂盛,于是兴致勃勃地让随行的御膳房制作菊花菜肴,并用菊花酒招待当地官员。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起精神生活的享受来。因此除了传统的食用方法外,人们还探索出了药膳、饮用、观赏等一系列新的形式,使得菊花由一种普通花卉逐渐演变成了集食用、药用、饮料用、观赏于一身的“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