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字为五行什么颜色?
“五行的相生相克"中,并没有“火生土”与“木克土”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火炎上,至南方而气散;土生金,到中央而形聚。” 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阴阳学说,古人把世界万物分成阴阳两类,阴代表阴性、柔性的东西,阳代表阳性、刚性的东西。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就是:物质分阴阳,运动分阴阳,功能分阴阳等等。
阴阳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五行也是阴阳分类法的一个分支,它们分别是阴阳五个方位的产物: 南为阴中之阳,其性炎热;北为阳中之阴,其性寒冷。 上为阳中之阳,其性干燥;下为阴中之阴,其性湿润。 西为阳极,其性燥热;东为阴极,其性潮湿。 中为阴阳中和之所,故其性平和。 因为人体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之内,所以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正常的生理功能,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协调的。但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疾病也就产生了。因此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往往遵循这样的原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既然有正常生理功能的五行,那就有相应的病理变化的五行。当这种变化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形成了疾病的五行归属。也就是说,医生可以根据疾病的五行归属来开方用药了。 比如: 热重于湿——火土相生,治以清热除湿; 寒胜湿热——寒水克火,治以温经散寒,清理湿热; 湿郁热伏——湿气太重,蕴积化热;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 ……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和阴阳五行紧密相连的。
五行色为中医研究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而设。五行色是指红、青、黄、白、黑五色,五色分别归为五行属性:红色属火,青色属木,黄色属土,白色属金,黑色属水。是五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五行的象。人的五脏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有其相应的反映,而人的五脏的生理功能又与自然界的五行有着一定规律的联系和影响。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的病变也影响其相应的部位。中医应用五行原理,根据五脏颜色的改变,可以诊断疾病。
一、五行色的产生
色为五行,五行色即五色,五色的区分,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颜色为标准,故五色也有名为五行色的。五行色的产生源于我国原始的五行阴阳哲学。阴阳五行理论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五行色应用
五行配属色,是借五行色来表示五脏的生理属性,通过观察人体面及身体其他部分、排出物的色泽变化,来分析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顺逆。脏腑精气是通过经络等系统运行于体内各部的,所以,面部及其身体其他部分、排出物的色泽是内脏之气的外在反映。五色的产生,与血、气、津液的濡养及脏腑精气的推动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五色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由气血津液异常所致,而气血津液的充盈与否在于脏腑精气的推动与营养,因而通过观察五色的病理变化,可分析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
三、五行色的基本特征
木色青:青即黑色,木色为绿色,黑绿色也,又曰苍,曰苍青,又曰缙。黑色而含青色之光亮为青,色之从水者为黑,色之从木者为青。黑色沉浊,木青轻浅。黑色从下方发色,木青由上而润。木青为生发之色,黑色为沉寒之地,木色青黑皆从水化来。黑色沉浊,木色清灵,木色本为绿色,黑色青色相混为水木之色。
火色赤:赤色如鸡冠之红色,鲜艳明亮,为太阳之火,为火之本色,故曰赤乃纯阳之色。心色主赤色,赤色为热色也,小肠之色,亦从火色也。
土色黄:土色黄为土地之色,黄、土、中者也。黄色是大地的本色,为土之本色,大地生化万物之本色,金木水火生成皆赖于土。黄色为中宫颜色。黄色调和,如黄土之色,无太过不及之弊也。
金色白:白色有红白与纯白,红白为本色,纯白为过旺之色。若白色过于清白无神,为白虎色,为不吉之色也。白色有浮沉之分,浮白主表热,沉白主气虚寒。色白本为小肠之色,小肠之表为大肠也,肺色为白,肺大肠互相表里,故肺亦主白。
水色黑:黑色为水之色,黑色沉浊,木色青,木色从水化。水色黑沉沉而无光泽,黑色为玄色。黑色有阴阳之分,玄黑为阴水,青黑为阳水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