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花鸡真的好吃吗?

戴菱烨戴菱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名昭著”的叫花鸡,其实真不简单! 很多人知道叫花鸡这个名字,是因为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赵敏所吃的“烤野鸡”;亦或者因为赵薇、苏有朋演唱的电影主题曲《情深深雨蒙蒙》中的“烤鸡”“烧鸡”;再或者因为郭德纲相声里那道“熏鸡块儿”。 但真正了解叫花鸡的历史和做法的人并不多,甚至有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菜的名字就退却三分。 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这个“名声在外”的叫花鸡。

名字的由来 “叫花”二字自然不必多说,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俗称代称,源于明朝嘉靖皇帝。据传,当时皇帝在江南游玩时,身边侍奉的一个小太监馋嘴极了。看见路边有一卖烤熟菜的小贩,便以买饼为名,顺带买了只烧鹅,准备回宫和同门师兄弟分而享之。哪知路上被巡城御史发现,要以“偷食街市烟火之物”论罪,并送至刑部处理。

这小太监正是聪明伶俐之时,见事不可为,灵机一动道:“我等御前伺候,怎肯犯这样小事!定是别人借故诬赖,要往别处讨生活。”又扯着公差的袖子,哀告道:“大叔,你帮帮忙,说我家里人都知道了,快要把我打死啦。”说着,眼泪鼻涕流了一脸。 这小太监一番舌灿莲花,倒把个铁面无私的刑部尚书说得眉开眼笑,竟然就此放他一马…… 这个小太监便是后来权倾朝野的首辅大人严嵩。 当然这些只是民间传说,真实的情况也许并没有那么戏剧性。但嘉靖皇帝生性多疑,且非常爱面子,对于自己的“污点”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民间用“叫花”来称呼帝皇必然有嘲讽意蕴在其中——毕竟“叫花”一词本身就带有“卑微”“潦倒”“穷酸”等贬义色彩。 至于“鸡”字如何得来,还有一种说法颇有意思。明代文人张岱有本回忆录叫做《陶庵梦忆》,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南京城西有座山,名为“鸡鸣山”,山上有个道观,里面供着尊神像,乃大儒朱熹所画。每当黎明时分,有雄鸡啼鸣,仿佛朱夫子在提醒人们早朝读书。于是乎,“鸡鸣”与“朱熹”并称为“鸡鸣朱熹”,这自然成了“文化人”的代称。 而“叫花鸡”这个名字,便由此而来——“文化人”与“叫花子”并称“鸡鸣朱熹叫花”。 不过,这种称谓在朱元璋那里受到了挑战。据说这位皇帝最不喜欢人家说他出身低微,有一次居然斥责一位翰林学士,说人家是“吹鼓的(乞丐)头儿”——“吹鼓得”和“鸡鸣朱熹”并列,成为了新的一组鄙视链词条。

制作方式 从前面介绍可以看出,叫花鸡这个名字可是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的,那这道菜肴到底是不是如名字一般“名声在外”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制作方式确实讲究。 首先,要用荷叶(或是粽叶)将鸡包裹起来,放在炭火上蒸熟。其次,要在碗里放香葱、姜末,再加绍酒、酱油、白糖调汁,把蒸熟了的鸡肉取出,浇上汤汁,撒上胡椒粉,一只色香味俱全的叫花鸡就制作完成了。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这道菜非常简单呢?其实,真正的关键不在鸡肉,而是在荷叶(或粽叶)的包裹手法上。如果荷叶裹得不紧,里面的鸡肉就会散掉,味道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如果用新鲜的荷叶(或粽叶)来包,口感会更好哦。 在包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 用两片荷叶(或用一片粽叶)将鸡肉完全盖住;

2. 荷叶的正反面都要抹上油,以免蒸煮的过程中粘连;

3. 荷叶一定要包裹紧实,但是又不能太紧,留出空间让蒸汽渗入。

做好了以上步骤,就可以等着享受美味了。等你打开包装的时候,浓郁的荷叶清香便会扑鼻而来。轻轻剥开荷叶(或粽叶),露出鲜嫩滑溜的鸡肉,再蘸一点酱汁入口,鲜香爽滑,妙不可言!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呢?快来动手做一做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