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会去库存?

邬欣亦邬欣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经济,而非市场主导型经济。所以政策的方向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走向。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通缩,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都大量印发钞票(量化宽松);而中国的应对之策则是四万亿投资计划,通过政府花钱(政府主导型的)的方式增加市场需求,进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钱是怎么花的呢?一部分是直接投入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但更多的则是以银行贷款的形式投放到各行各业。这就像是在河里撒钱,如果只撒在几个点上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必须在整个河面上都撒上才行。

到了2011年底,随着四万亿的投入殆尽,增量资金枯竭,信贷增长放缓,宏观经济又开始下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一度破5%,创十年新高)。此时政府采取的做法仍然是增加财政支出,通过政府花钱(政府主导型的)方式增加需求,同时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库存的政策,试图将需求引导至第三产业并长期维持在合理区间。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需求侧的管理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企业非但没有将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上来,反而由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下降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为了寻求短期效益,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借机大肆扩产,不仅冲击了原本就脆弱的第一产业,也导致工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

在这种形势下,供给侧改革被提上了日程。之所以选择此刻启动供给侧改革,是因为经过多年对矿产等资源的开采和消耗,我国的供给能力已经出现了明显下滑,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恢复。

首先,从土地供给上来看,根据政府的规划,到2017年,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8.5%,这就意味着有大约3亿城镇居民要搬入新城。然而,可供建造新城的土地却仅有4万平方公里,平均下来每年需要搬迁的城市居民达到了千万人以上,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其次,从供给质量上来看,我国很多行业的产量虽大,但却是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来的。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全世界先进的焦炉碳循环利用率一般都能保持在90%以上,而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的这一数据还在80%左右。不仅如此,国内钢企的排放标准和检测手段也是一直颇受诟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