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不及成语?

骆雅蕾骆雅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乐不思蜀

释 义 愉快得不想要回家了。蜀:指四川,这是从三国时蜀国借来的。后来泛指快乐到了极点,已不愿再想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出 处 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例 句

1、那些贪官污吏到了国外,虽然家产万贯、美食香车,可也别忘记“乐不思蜀”的故事。

2、有人把现在某些青年追求时髦、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整日“舞不思学”、“玩不思学”的现象称为“后现代乐不思蜀”。

典 故

《三国演义》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尽量减轻百姓负担,迅速恢复了国力。

东汉末年,在群雄逐鹿纷争天下的时候,曹操、刘备、孙权各自拉起了属于自己的队伍,三国鼎立之势在赤壁之战后终于形成了。在三国当中,曹操的势力最为强大,不但据有长江以北的广大土地,而且虎视眈眈地想吞并蜀、吴。诸葛亮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一方面力行屯田,减轻百姓赋税,恢复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大兴科举,广招贤才,鼓励人们尽心出力地为蜀国服务;同时整治军备,严明军纪,随时做好抗击外敌来犯的准备,这也就是《诸葛亮传》中所说的“抚和戎越,[zhù] 国宁家,未十[zhì] [xiāng]安”。

由于诸葛亮的这些措施,使人口不过90万的弱国蜀汉有了同魏、吴两大强国相抗衡的实力,因此在刘禅继位后的很长时间内,三国仍然是三足鼎立,互有攻守,并无绝对强弱可分。刘备去世的时候,刘禅才16岁,诸葛亮竭尽心力,忠心耿耿地辅助他。但是,刘禅是没有雄才大略的人,加上幼小时受的教育不好,导致其“性宽缓,喜小慈”,胸无大志,昏庸无能。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国在失去了诸葛亮这个“军师”之后便一蹶不振,军政大权落在了刘禅自己的手中。刘禅这个人不仅不能励精图治,发展国力,反而荒淫无度,大肆挥霍,又听信宦官黄皓等谗佞小人的谗言,疏远忠良。大小官员看到这种状况,自然也不思进取,致使蜀国迅速走向衰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