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健康产业有哪些?
我理解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所以,我们谈的健康产业,应当包括保障健康的诸方面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视野来看待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重大国家战略。
一、影响健康水平的因素分析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个人禀赋、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等都影响到人的健康水平。
1.地理气候条件 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收入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低收入国家;在同一经济体中,沿海地区的居民寿命一般长于内陆居民。这是因为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而医疗资源又直接影响着健康状况。
在同样经济实力的情况下,由于地理原因未能获得充足医疗资源的人,其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例如我国东部地区人均GDP高于西部地区,居民寿命也一般长于西部省份。 同理,在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健康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交通等因素影响了医疗资源的获得。
举例来说,如果A城市居民到B城市的三甲医院看病,一般只需提前几天预约即可;而如果C城市居民到D城市的同级别医院就医,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左右预约。可见,交通距离对医疗资源可获得性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可以预计,随着高铁等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有可能通过医疗资源重新得到调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的“地理决定健康”的形势。
2.文化观念的影响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健康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在美国,人们经常提及的“健康”是排除疾病的身体状况;在中国,人们通常将“健康”与“亚健康”相提并论,在内涵上更加接近“生理—心理”范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产业”是有可能有所差别的。在我国,人们普遍将预防保健纳入卫生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在美国,大多数人是自费购买私人保险,通过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从公共卫生到个体化的医疗服务,都是“健康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健康产业的分类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框架,我们将“健康产业”划分为五个子产业。
1.预防保健业 预防保健是通过早期干预改善国民体质、减少患病风险的行业。它涉及两个层面:一是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监测、评估,实现个体化的预防措施;二是开展普及健康的社会活动,利用大众传媒、网络等信息工具,建立全社会的健康教育制度。预防保健是建立在对个人禀赋、地理气候、文化观念等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健康促进计划,它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复合产业形态。
2.医药工业 医药工业是以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为基础的制造业。它是健康产业中最大的一个分支,为健康产业的其他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
3.药品流通业 药品流通业是与医药工业化相配套的产业链条。它的功能在于沟通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渠道,调动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发挥中介作用。药品流通业既是健康产业中非常重要的商业部门,也是一个关乎民生、与社会信用体系紧密相连的基础性产业。有必要通过立法加强管制,完善市场规则。
4.医疗器械业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等产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医疗器械认知度的增强,这个领域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更新层出不穷。医疗器械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对新技术不断进行研发和投入。同时,这个行业也需要良好的市场监管和技术监督,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5.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是将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制与原药开发的新兴行业。它的核心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而发现新的生物活性分子,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最后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速度较快,对于经济发展和市场活跃程度反应明显,并有可能带来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