浛五行属什么的?
1、《说文》释“浛”:浛,水泽也。 从水,象水流涌浪。 《玉篇》解释更具体些:浛,水深也。 也就是说,“浛”指的是水深而且广的水面。 “水深”的“深”字在这里是指水域的深度,与今天说的深度概念不同。
2、“浛”是一个形声字。“氵”表意,说明水的属性;“干”或“甲”发声,表示读音。“干”“甲”古同音,读作gān。 “干”有“触碰、冲撞”的意思,这里引申为“阻碍、阻挡”。那么,“干”加“一”是什么?是“阻拦物”的概念——“戈”。古代作战用刀矛等武器冲杀,用“戈”勾击。现在军队上使用的枪,古时也是钩击用的兵器,所以“戈”字从“人”。这里用指代的方法把“戈”字隐去,表示“阻挡流水的东西”这个意思的就是“浛”了——用“氵”代替“戈”。这样字形上的对应关系是“氵”和“干”。
3、由字形可以推测“浛”字的读音应该是“gang(一声)”,这个读音保留到了现代的“杠”字(gāng)。
4、“水泽”的“泽”字,金文作“䒖”(左图),上面是一只手(又)在浇水,下面是“示”(祭祀的祭台),整字的意思是“以水浇示,祈求平安”,引申指“恩泽,恩赐”。小篆(右图)将金文字形中的“又”换作了“水”,意思是“像水那样光滑润泽”,由此引申出“光泽,光彩”等义。 顺便说一下,今天我们看到的“泽”字是简化字,繁体字写做“澤”。
根据字形的构成和演化,在古文字当中,“浛”字有作、和 的,并未指明部首。因此,《说文解字·水部》的“浛,深也。从水今声”是一种非常大胆而新颖的组字方法。“今”的隶书作、,字形结构是,从人今声。其“今”字在“浛”里面仍然保留着一个“人”旁。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今”的本义也是“人”。这样,由“今”作旁组成的字都有“人”的含义包含在其中。
“浛”的构字形符是“氵(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其字义只与水有关。因此,其“深”字的释义应当理解成“很深的水”。
如此看来,“浛”字的本义为一个很大的深潭。由“ yarg深潭(坑洼处的积水)”可引申为“浸渍”。这样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荀子·臣道》里的“水软善下,不与物争,处众人之所恶,故莫与之争,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也,水也,避高趋下,何尝不正义也,此所谓柔德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水的品德是软而善下,它不与外物相争,在人所厌恶的地方安身,因而没有跟它相争的,这也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水是“柔弱胜刚强”这句古话最典型的注释。它避开高山,流向低洼的水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合乎正义呢?这就是所说的“柔德”。由“深潭”还可引申出“包容”的意思。如“以柔德治国”、“兼包天下之利”,这实际是“深潭”(坑洼处的积水)所具有的包容的性质。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浛”字亦可理解为“涵”。这样,其词义可理解为“含、包含、包容”。如“包容万物”,“心胸宽畅”,“心胸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