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它是几何思维的基础,是生活中抽象的模型,它的实际背景就是我们生活其中的空间。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生活,科学,数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拓宽想像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生活与数学的结合
数学知识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所以,要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寻找数学的存在。如我们坐的课桌,前后不同高度的两种乘坐方式,不同的行走路线等等。这都可以培养我们的空间观念。
2、平面的图形与现实空间的结合
我们经常做一些观察物体或描画的游戏,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视觉,在描绘对象时,还要考虑空间环境,主与次之间的空间布局等等,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视觉空间和空间观念。
3、空间与图形结合
学生往往被图形所迷惑而看不到其所处位置的空间环境,我们应指出图形所示位置上的物体彼此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其空间环境的理解,特别是组合图形,更要综合地审视各个组成图形的位置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4、方位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表示物体位置或位置的变动,我们可以适当地使用方位语言,如“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以培养物体的空间观念。
5、建立空间观念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期对于前后左右基本是可以分辨的,但是到了初中或者高中,由于接触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深度和角度,对于以上空间方位就很难判断,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判断物体所在空间方位应该有一种习惯性的方法。
(1)选择熟悉的环境来判断。判断一个物体在某一日参照物时,可以将其放入到熟悉的空间环境中来判断,如放回到原来的位置或环境,左右颠倒对比等。
(2)选择不同的观测点判断。同一个静止的物体,从不同的观测点观察可能有不同的位置,以判断物体所在的空间方位。
(3)用简单几何体代入判断。用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代替所要判断的物体,结合物体的体积,表面积等量度判断其所在的空间位置。
(4)建立固定的空间观念。经常观察判断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形成空间意识,并将这种位置觉转化为知觉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判断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防止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