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文化有哪些?
1,乒乓球被称为“国球” ,中国乒乓球水平世界第一;
2,乒乓球比赛场地不大,但设备非常专业(乒乓球台是世界通用的标准乒乓球台);
3,打球时穿的衣服很随意(一般就一件运动背心+一条短裤);
4,最重要的,打乒乓球是一项花费非常少而乐趣非常大的运动——一张球桌几个人可以玩上一整天;
5,打乒乓球对体能要求不高,但技术含量却很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6,打乒乓球能全方位锻炼人:手脚并用,而且思考如何发球,接球,进攻,防守都需要动脑,所以打乒乓球的人大多头脑灵活;
7,打乒乓球能够很好地锻炼身体各个部位,是一项全身的运动,因此打乒乓球能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8,最重要的一条,打乒乓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美好的记忆。
我小时候跟父亲学过打乒乓球,记得最开心的是每年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的时候,我和同学都可以报名参加乒乓球比赛项目,那时候学校没有专门训练乒乓球的老师或者教练,所有项目的规则都是体育老师跟我们说的,然后进行简单的分组,因为参赛人数有限制,所以每组最多只能有两个人参加单打比赛。双打比赛则由每组派两名选手参加。 我们的乒乓球拍是自己买的,球是自己买的,球网是学校临时搭的。由于没人教我们怎么发球,怎么接球,所以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打乒乓球。
虽然这样很有乐趣,但是技术动作很难规范。 每次比赛开始之前,双方队员交换队服(这已经是我记忆里非常有仪式感的一个环节了),然后各自站在球桌两边,等待裁判吹口哨启动比赛。那时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够赢,于是每当我在场上的时候就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比赛中,我全力以赴的样子当时给队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乒乓球文化是一种综合性、国际性和知识性很强的文化,它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内容十分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探讨。
硬件层面
在硬件层面,乒乓球文化主要指与乒乓球运动及其相关事物(包括人员及器材、场地)所接触和使用的客观物质世界。例如,从1959年容国团夺得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起,中国涌现出很多举世闻名的乒坛巨星,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乒乓群体,被国人引为骄傲。他们为国争光的不朽业绩永世流芳。再如,自1950年国际乒乓联
合会决定每两年举办一届世乒赛以来,共举办53届(2001年将在大马举办第46届)。这些都属于乒乓球文化的物质层即硬件层面。
软件层面
在软件层面,乒乓球文化则是指乒乓球运动及其相关事物的组织、理论科学、艺术、思想道德、社会影响等无形的、抽象的精神世界和意识活动。例如,中国乒协在1971年和1991年两度承办世乒赛,对促进我国的乒乓技术和其他体育及中外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等,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和作用。
又如,从1950年在北京成立中国乒乓球协会起(至去年止)共举办19届全国锦标赛、27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赛。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已普及全国大、中、小学、厂矿、部队、机关和城镇乡村,并成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乒乓球活动中心和协会,经常参加乒乓球锻炼的人数多达几千万,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它对在中国广泛传播健康向上的科学文明,促进人们增强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增进社会安定团结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些都属乒乓球文化软件层面。
乒乓球文化从其形成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的20-30年代末,是乒乓球运动的世界普及和形成世界性竞赛体系的阶段。1926年英国首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乒赛。1926年12月在伦敦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英国、奥地利、匈牙利、德国、印度,波兰和罗马尼亚为创始会员协会。
1933年,瑞典成为第一个加入国际乒联的北欧国家,乒乓球运动开始在亚洲、欧洲、大洋洲普及。
第二阶段从四、五十年代,是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取得大发展的时期。朝鲜、日本、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法国、瑞士、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相继举办乒乓球比赛,组队参加世乒赛。1952年中国参加了第19届世乒赛。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日本选手在世乒赛中异军突起,掀起一个挑战高潮。在国际乒联内,一股企图将兵乓球改变为隔网相争的场地球类项目的逆流逐渐形成,迫使国际乒联从50年代开始,对兵乓球技术、用球和赛场规则陆续作出一些调整,使这项运动的争夺越来越复杂,竞争手段日趋多采多艺和技巧化。
第三阶段从1952年起,到1991年承办第41届世乒赛为止,是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取得巨大发展的时期。容国团在1959年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上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在中国乒坛上树起一个里程碑。乒乓球成为中国体育之光。从此国朝,乒乓球运动进入了一个大普及、大发展、出人才、出成绩的黄金时代。
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蓬勃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它对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也愈来愈大。因此,研究乒乓球文化,大力弘扬中国"国球"文化,将对在全世界普及乒乓球运动,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乒乓球文化同其它一切文化一样,有着民族性和世界性双重存在。就民族性而言,她首先存在人民大众的精神和意识中,是人民智慧、情感、意志、愿望和对世界认识的精神产物。人们通过乒乓球运动实践,既获得物质成果也获得精神成果。就世界性而言,由于人类的基本认识和需要有着共同之处,故通过乒乓运动而产生的成果也有着共同之处,不同民族和国家可以通过国际比赛来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以便使这一运动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发展。
综上所述,兵乓球文化是一种科学文化,是一种为绝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有着丰富内容、充满活力的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