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字五行属性?

明和尚明和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字的五行,来源于对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的归纳整理,并由此及彼推及到汉字本身,从而形成了“五行说”。 这种理论最早出现在淮南鸿列子•说山篇》里,后来的《尚书•甘誓》也有记载。 后来汉武帝立五德终始之说,以五行配五方、五色、五脏等。

东汉郑玄则取五行相克相生之说,来解释五德的流转。(见《春秋繁露—五行相害》) 而东汉王充在《论衡·指物》里则提出了质疑:“如言木德实者,金得木而病;火德极者,水得火而灭……是以金不得称德,水不容为刑。” 王充认为,不能以五行相生相克去理解五行的涵义,否则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迷失方向。 事实上,汉字的五行,也是后人根据汉字字形所赋予的象征意义。 五行的相生相克并没有涉及到“字”的层级,所以汉字的五行与五行的相生相克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在现代汉语中,“五行”“金木水火土”只是一个词组和五个名词而已。它们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样,只是代表五个类别而已,没有阴阳属性的区别。所谓的“文字五行”也就没有了载体。

不过,人们已经习惯了用阴阳属性的五行去解释汉字,这种情况就像把“乙”字理解为“阴乙”一样。 用阴阳性别区分甲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和子寅辰午申戌丑未亥十二天干并不违背古代阴阳家对于五行的定义——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但是将这十二地支和十二天干分别代入金木水火土之中进而得出甲属木、乙属阴木等等的结论就是瞎子摸象了! 就像我上面举的那个例子,“甲”可能是“阳木”也可能是“阴木”;而“乙”可能不是“阴木”也不是“阳木”而是“中和木”——因为“乙”的形状像“草木”中长出来的“枝杈”。 如果连“乙”这样的典型汉字都用五行去套的话,那就更离谱了。

昌欣玉昌欣玉优质答主

在字海中,形声字占绝大多数,所以形旁的五行属性就决定了字的五行属性,其余的字按照文字本义确定五行属性,判断字的五行属性方法如下:

(一)、字的本义属什么五行,字就归于什么五行。

如:“水”字的本义五行属水,因此“水”字归于五行水,同理“火”字五行归火。

(二)、从字形识别。

1、字中带“氵”的字主要五行属水,如:“湖”、“清”、“汉”字。

2、字中带“刂”、“刀”、“戈”、“弓”等的字主要五行属金,如:“刚”、“利”、“兵”字。

3、字中带“石”字旁和“王”字旁的字主要五行属金,如“琳”、“琦”、“琦”等字。

4、字中带“木”、“禾”、“林”、“森”等字旁的字主要五行属木,如:“杨”、“林”、“森”、“梅”、“枝”等字。

5、字中带“火”字旁和“灬”字旁的字主要五行属火,如“照”、“辉”、“灵”等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