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配五行是什么?
五行,是古人根据四季的轮回和自然界的变化来制定的五种物质状态,被用在中医、历法、算学甚至古代艺术领域中。而婚姻作为人生大事,自然也被赋予了五行的意义。 《左传》中就记录了一个典型的因“五行相克”而遭贬的实例——公元前636年,晋国太子晋(晋灵公)指责侍臣梁弘品行不善,将他的话告知了国君赵盾。于是晋太子晋就被父王降罪,赶出了都城。为什么仅仅因为一句话就犯此重罪呢?原因就是晋太子晋的话触动了他母亲孟孝伯的痛处——“克”母。
在古代社会,母子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就像现代的父母与子女一样,这种亲密关系往往是建立在“不孝”的基础上的。如果犯了“不孝”之罪,那可是比杀头还重的刑罚啊!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晋太子晋就是“口是心非”的代表人物了。 而“五行”中的“行”字,也有“言行举止”的意思,所以“五行”指的是人的五种精神状态,也就是现在心理学所说的“性格”。这五种性格用现在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土克水,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不能被完全定式化,而是有五类的,并且每类性格都有其对应的五行属性。
在《春秋》中记载的晋太子晋就是因为属于“言辞克伐”的性格,而他的父亲晋灵公也是一个“言语不逊”的人,两人一个太子殿下,一个国君大人,却都属“言辞克伐”之人,因此就有所谓的“刑克至尊”的说法出来,结果二人都被自己的“言多必失”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