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字五行属什么?
壁,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土、卒声;隶书变为“土”旁在左侧,“卒”旁在右侧。本义为屋中的墙壁 《说文》:“壁,营壁上孔曰璧。从玉、辟声。一曰半壁也。”段玉裁注:“谓墙之中半也。”“璧,圭而小,今以为佩焉。象璧之形。薄,附声也。古者取玉于璧中山焉。”《释名·释宫室》作“垣上也。言墙高,士不得逾也。”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认为此二字乃一字之分化,即壁训围墙,璧训半围之墙,二物皆同出一源。 又如《庄子·人间世》中讲“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发,相反乎欲得,而不可止。” 《荀子·劝学篇》中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择土,所以节性也;吾无行而不贰者也,吾无邪而不纠矣;一正善邪则正,一邪善则恶,故君子为小人虑则莫若重之,为大人虑则莫若重之。《礼记•大学》里也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心”与“壁”相通相融,古人已经懂得通过修炼内心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了。 那么为何说古代的书院也叫“学宫”呢?原来“宫”最初就是学校之意,古代的学校又叫“辟雍”,“泮宫”, “庠序”等.
《尔雅·释宫》:“宫谓之域,郭曰宫.”李注:“宫,内也;郭,外也,内外有别。”郭注:天子郊外五城,五郊之内为郭。 《左传·隐公元年》疏:宫,内也。郭,外也。王有社稷焉是为宫,王室之城谓之郭.”据清代学者孙诒让考证,这里的郭,实际是廓的借字(参见孙诒让《周礼正义》),因此,郭和廓是一回事, 意思是宫的周围,后来才专指城。 这样看来,“学宫”也就是学校的意思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