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什么三窟成语动物?
狡兔三窟这个词语大家一定听说过,意思就是狡猾的兔子有多个藏身的洞穴,比喻人有多处安身之处。这个狡兔三窟的典故很有意思,是讲一个叫冯谖的人为孟尝君献计的故事。齐国宰相孟尝君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要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带门客到薛地后,不仅没有收债,还将欠条烧了,表示放弃,这让孟尝君很失望地认为冯谖“爱德”,但事实上冯谖是为了为薛人争取利益换回自己对薛人的施恩。冯谖又建议为孟尝君购置义田,以收取租金为他的生活开支,使孟尝君能自给自足而不受国君制约。冯谖还建议孟尝君为秦王养鱼种果,再将出产运到齐国交换战车、武器和羽饰,这样既能武装齐国,又可与秦国做交换,取得秦王信赖。最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于是冯谖西去秦国,用反客为主的方法搅黄秦王欲封孟尝君为相的计策;接着他又前往梁国,鼓吹孟尝君贤德使魏王亲往齐国请孟尝君为相。最终冯谖使孟尝君保住齐国相位,并为他建起三窟,使其高枕而卧。这则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
从造字上来看,“狡”上“交”下“犬”。古代的“交”指相联、会合、密集等,“犬”字有忠厚本分之义。一犬之下有“交”,形象地表现出狗偏离正道变乖巧、警觉和机灵。在古代,“狡”本义是狗机警灵敏。“狡兔”中的“狡”即为本义,指兔子机警灵敏,并非贬义。
古人将“兔”和“免”作为两个不同的字,表示两个不同的意义。兔,象形字,像一只短尾巴、三瓣嘴的小动物,本义是兔子,《说文解字》中对“兔”的解释是“兽名”“像距后其尾也”。免,会意字,由“兔”和“大”组成,“大”表示“兔”长大成体,《说文解字》中对“免,兽名也”的解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将兔字与“耳、目、口、心、足”等字组合,用来描述这种动物的特点。“免”字的含义则为幼兔长成大兔。
后来,古人为了强调“兔”字的“免”义,在兔字前加上表义的“口”,形成“免”字,但与“免”字发生混淆,渐渐取代“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