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上心来是成语吗?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吴用心中己计上心来,将了铜链和李逵、焦挺下井去,离黑汉子身不过两尺来远,吴用把链子去他头上只一捏,知道他活,收住了链子。
这里的计上心来,是说计谋在头脑中形成,人们常常把它理解成“打定了主意”。现在人们写文章时也经常使用这个词语。
其实,“计上心来”原作“机上心来”。“机”,原指有凭借、凭借物。“《说文》:机,主发谓之机。段注:发矢以机,故从木。言主发,明其余皆非主发也。非机不发,故引申为凡机辟之偁。”《墨子.备城门》:“悬二机发矢,以备侮。”《淮南子。修务训》:“今夫弩十石乃能杀坚甲之士也,机辟存焉。”
“机上心来”这个短语来自佛教,指凭借外力使自心觉悟。佛教认为,人的自心原本是觉悟的,只是被妄念、尘垢遮蔽了,必须靠“善知识令发大心”,即是开示、点拨、诱导等方能使自心复归于纯洁和觉悟。“善知识”和“发大心”就是“机”。“机上心来”,就是说外界的凭借物促使自心产生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意念。
后来“机上心来”被《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编辑加工者改为“计上心来”。而从佛教用语转移到普通人身上,转为计谋方面。于是“计上心来”成了一个新的成语,其含义与“机上心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