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我平时很注意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他讲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比如高斯、斐波那契和欧几里得等,还经常和他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 例如我们经常会做这样一道数学题来训练他的思维能力——给你一个三角形,怎样用尺规作一个等腰三角形? 他刚开始做题的时候,总是很奇怪地说,“妈妈,三角形的底边怎么量啊?” 我告诉他,“这是作图,并不是真的让你去量,你想想,如果这个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话,它的底边就是两条直角边。”
然后他就能做了,不过通常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并且最后做出来的图形总是有点歪的。 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就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就经常让他做这样的问题: “一个等腰三角形,顶点上有个点,以这个点为圆心,做个直径,再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这个点连起来,形成一个六边形(如下图)。现在要求你用直尺和圆规,作出内接于这个六边形的另一个等腰三角形(注:不能把已知的那个等腰三角形去掉重新作图!)。
一开始,他总不能很快做出符合要求的图形,不过在一步一步的指导下,他能画出如图这样的图形了。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吗?他说不是的。那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他开始编故事了:“因为这道题的题目叫‘尺规作画’所以只能用尺子和圆规作画呀,而且题目的意思是要在已经有的图形中再‘作图’,因此只能在这个六边形的上面作图……” 我听完后,不禁为他竖起大拇指,赞道:“哇!好棒的解释!简直就像科学家在做实验时提出的假说一样!”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知道母亲很喜欢看他聪明的样子,于是开始越来越喜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