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职务是什么?
我们小时候,学校里每个学期都会改选班干部,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竞选,只要够积极就行。 于是,每天早自习,同学们会看到这样一幕:某位同学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班长”“学习委员”等等,然后让每个人都签上名字,表示同意他(她)的任职。 那时候,大家都很淳朴,也不会想着什么民主集中制、差额选举什么的。所以,这个签字过程是很有效的。
到了中学时代,班级里的大事小情就都由班干部来决定了。比如收作业本、发放作业本、叫同学起立答“到”……这些小事情都由班干部来完成。老师也省了不少事。 而最大的事儿就是评选三好生和优秀团干。这时候,往往是最能体现民主的地方。因为要评的人数有限,大家都要争取。所以,在投票之前,班干部要先统计每个人意见,让有争议的人先得到满足,然后再统一选票。这样的做法确实有效,能让所有人都觉得公平。
到了大学以后,这种选举的方式就被取消了。因为人数更多了,再采用这种选举方式的话,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大学的班干部大多是班主任/辅导员“钦定”的,少部分是通过竞选中产生的。 但是,我依然记得小学、初中的时候那些被选出来的班干部的样子——她们大多是成绩中上的女生,性格外向,做事认真,乐于助人,在同学之间很有威望。而男同学担任的班干部,大多都成绩平平,性格内向,有些还比较胆小。但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不比女同学差多少。 现在的中小学,是否还在实行选举制度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被指定的班干部,还是被选举出的班干部,他们都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普通学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更能吃苦,更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