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回民小学很差吗?
1、这所学校一般,很一般,比它好的学校有很多。 2、这所学校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 3、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4、学校的各种资源配备跟不上,教学设施比较陈旧。 5、对回族学生有歧视性政策。
6、形式主义非常严重,各种检查、评比很多,占用课时和教师的时间不少,教师的工作量和压力都很大。
7、领导班子水平一般,没什么格局,学校的发展受限。 我是牛小毕业的学生,我的同学大部分就读于其他区的重点学校,这些年,我接触到的牛小毕业生,他们的家长大部分对这所学校的评价是:不值得! 这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很好,在西四和牛街的交界位置;它的南边就是著名的清真寺——牛街清真寺,这座始建于元代的清真寺也是国内现有清真寺中最大的两座清真寺之一(另外一座是宁夏的贺兰山清真寺)。
据说当年的牛街清真寺是有围墙的,不过后来随着城市建设,都拆了。现在的牛街周围都是高楼大厦,虽然环境比不上以前,但毕竟地理位置在这里摆着呢,交通非常便利。
牛街回民小学的师资力量总体来说是比较弱的,我1990年上学的时候,老师大部分是北京人,普通话不好,讲课不够专业;现在是否改观了我不知道。我对这所学校唯一的美好记忆就是我那两位英语老师的英文发音真的很标准,当时我们学英语的热情很高,记得学《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时候,老师们鼓励我们先自学,然后和老师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并批改作业。
说实话,我自学的那个阶段,真的是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但现在想来,可能当时那些所谓的“好学”“上进”的学生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英语爱好者的原因吧。 我上的是寄宿班,班级里外地生的比例将近一半,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有甘肃的,也有新疆的,还有浙江、江苏的。大家因为信仰的关系,饮食上有吃清真饭的限制,所以一开始有些同学之间有一些不适应,但因为老师管的严格,同学们又都以考大学为目标,所以很快大家就融为一体,相互适应了。
不得不说,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的确很辛苦,既要管我们的学习成绩,又要注意到各个方面的敏感问题。我记得有一年班里转进来一个新疆的同学,校长的第一反应不是这个学生能不能跟上课程的问题,而是亲自到我所在的寄宿班找班主任,让班主任多照顾这名新同学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其实我在牛街回民小学这六年里,并没有感受到所谓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待遇,反倒是觉得在其它区重点学校里有一种优越感。不知为什么,每次学校开大会或者上级来参观,牛小总是作为示范学校走在前面,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关系,学校的各类宣传照片也总喜欢把学校拍得很漂亮,久而久之,就给我一种“这所学校的各方面都很棒”的错觉。 但当我考入其他区重点中学后,才意识到自己是有多么狭隘,原来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牛小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普通学校而已。不过,对于当年那帮和我一样穷苦出身的孩子们来说,这里是最好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