烑在五行中属什么?

秋国馨秋国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烑”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火,阳平声。【字汇补】音遥。明也。一曰明亮貌。又【正字通】音摇。明也。 因此这个字的五行为火,读音为yào(摇)。

但是为什么很多软件检测出的五行是木呢?原因就在这个字上面: 木,去声。《唐韵》如肖切《集韵》人孝切,𠀤音韶。《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象形。《春秋传》曰‘楚共王环之’。凡木之属皆从木。” 可见木的本义就是树木。而“烑”字本意就是像树木一样挺拔、茂盛。所以从字型上看,“樤”字左边就是一个“木”字。因此很多软件识别“祒”字为木字旁,并且读作shāo(抄)。 但是,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柖”、“梼”以及“檮”这三个字当中。在其他带“枖”的字中,“木”字旁的“夭”字都是作为异体字存在的,且读作yǎo(早)。例如:

1.《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槁苖”。其中“搴”、“阰”、“皋”、“洲”等字,在汉代著作如《汉书》中,“芳草”的“芳”字左边都是“夭”字。《史记·屈原列传》:“吾令鸩鸟为先驱”,其中的“鸩”字《汉书》亦作“夭鸩”。可见,在汉代之前“夭”字左边的“木”字就被省略掉了。

2.再比如《礼记·檀弓下》:“虞师晋侯之庙”,西汉戴圣撰写的《礼记》郑玄注:“虞师大庙”。东汉郑玄所著的《礼记注》中“大庙”的“庙”字也是“夭”字,说明东汉时期“夭”字被省写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了。

苍株学苍株学优质答主

烑字解:火的原始意义是指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焰。火字一般用于比喻温暖、光明,也用以比喻战火、破坏,如战火纷飞、烽火连天等;“心如火焚”形象地表达了因焦急而难受的心情。“明火执仗”则是指公开抢劫。

在甲骨文中,烑字像一炉火,又像正在点火,本义为点燃、焚烧。古代祭祀时,用烑字指烧酒的香气。

在说文解字中,烑字的本义有五个,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和“点燃”之意无关。“用大木横木相持杀羊”、“煮熟”、“盛器,像大斗下有足”、“煮腥物”等,都是其本义。同时还有假借义,“凡数之大者”,是其假借义,即表示多、大等意思,在“有烑有直”“虽有烑酒”等中,烑字就用作形容词“大、多”的意思。

在我国很多文字中,都有和烑字形相近的字。韩文中有一个字,像“石”字上有一只手,是“岩”字的异体字,在韩国一般指岩石、坚硬等。日语、朝鲜语、越南语中,与烑字对应的一个字,常用于地名,在词义中一般都用“海角”的意思。在粤语和吴方言中,都有一个字,与烑字极为相似,表示“扔”的意思。在方言中有一个字“烑”,用作动词,指抛弃、扔的意思。在台湾人常用方言中,也都有和烑字形近的字,和大陆南方方言的烑字读音相似,意思也一样,都是扔、抛弃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