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什么高科技?
我来个冷门的,上海的大众交通。 说到公共交通,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地铁、公交。但上海的公共交通过去有趣现在有趣将来也会很有趣!先来看看已经过去的有趣的过去。
旧石器时代的轮子,已经可以在松江车墩镇找到踪迹了(已发掘的考古遗址中,有10处发现车轮或车轮辐条);6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就已经有了竹木做骨架的车子形象;春秋战国已有马车的图像出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辕”字的解释——“车辕,驾牛車。”这证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了牛车上街的景象。(注:部分资料来源于《辞源》)
到了近代,1908年,清政府在上海南郊建立了一个由英国人经营的电车公司,筑路架线,试办电汽汽车。1922年成立上海电车有限公司,开始经营公共电汽车客运业务。当时主要线路为南京西路到静安寺,另有一线通至虹口公园。车辆采用英国进口电动客车,每辆车可坐40位乘客。驾驶员及修理工也均由英国人担任。(注:来源于百度百科)
那时候还没有公交车,因为公交车是资本主义侵略我国经济的产物,是帝国主义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的工具。所以,外地人可能不知道,民国时期的外国人是可以乘坐黄包车、骑自行车的…… 进入现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但是党和政府仍然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大城市的大众公共交通建设。于是我们有了这一辆辆熟悉的公车公船——
1953年,上海第一条公交路线开通,从石门一路到石门二路。这是一辆由上海自行车厂生产的公共汽车,当时一共生产了172辆这个型号的车辆,每天往返行驶在市区15条线路上,载客量相当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制造了大批量的公共汽车和一个庞大的公交系统,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公交车辆最多的城市之一。(来源百度百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行车到燃油车再到电动车,上海公交一直在成长。下面来说说现在很有趣的新技术。
目前中国国内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为此,上海在打造便捷高效的公共公共交通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鼓励车企研发新车,推动行业进步。
因此我们现在有了这样一辆辆新能源汽车: 这是国内首款新能源智能网联轻客L3级别自动驾驶车型,来自上汽大通MAXUS。 这款车集成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高端传感器。可以通过车载单元(OBU)实时上传道路信息给后台,再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出最合理的通行方案。除了主动识别路况,进行智能规划路径之外,还可以根据突发状况,采取应急措施。比如前方有突发事故或者堵车严重,可以自动减速、变道甚至中途调头。
除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外,这款车还能够实现OTA远程在线升级,用户可以随时刷新系统,获取最新功能体验。 这辆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也是实力网红,它是中国市场首款平价小型纯电动汽车,官方指导价仅为2.88万元起。虽然价格便宜,但其电池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NEDC续航达到170km。
这款车型能够轻松穿行于城市街巷之间,充电方便,用起来非常省心。据相关统计,这款车型连续两个月登顶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