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当好中层?

原钰丞原钰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题目其实挺大,我试图从一个中层管理者的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就个人经历来说明一下我对于“中层”这一角色的认识。 我从2013年8月开始进入现在的单位,任某县级市级文明单位办公室主任(正科级),同时兼任文明办主任。这样,我在工作上属于主要领导直接联系的指导员之一,也是大家常说的“一把手”直接联系的第一位干部;职务上则介于副处和正科之间,属于基层党政部门的中层干部。

当时,我的身份比较特殊,一方面因为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经验欠缺,需要向老同志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对口,多数时间在具体事务中摸爬滚打。因此最初两年在工作上的表现有目共睹,用领导批评的话来说就是“埋头拉车”多、“抬头看路”少。当然,这也是很多年轻同志的实际状况,即做事较谨慎,考虑问题比较多,但往往缺乏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2015年后,经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再加上有上级组织部门指导,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于是开始有所作为——在创新工作中、在解决难题时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一年,我被破格晋升为副处级。接下来,我又参与了单位的重要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至此,我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干部,也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干部的条件——在2016年的单位年度考核中,我与同事们一起获得了“优秀”的评定。 那么,作为一名中年干部,我想谈谈我对“中层”二字的理解。

一是要做“中流”以上水平的业务工作者。 “中层”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要向上承接方针政策,向下传达贯彻实施。首先要精通业务,做到业务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其次要具有系统思维,能够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再次要有创新意识,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更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工作中敢为人先,力求创新。最后还要注重细节,善于抓大放小,把重要工作和关键环节掌控好。

二是要做“中流”左右水平的综合工作者。 中层干部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就要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既要有做好专业工作的能力,又要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要学会综合各种因素、兼顾各方利益、团结同志、协调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两点:一是要“博学”,即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二是要“笃行”,即脚踏实地地践行。

三是要把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打造成“中流”以上的实力队伍。 没有实力的中层,就像被拔了牙的老虎,没有了震慑力。只有自身硬起来,说话才有分量。所以,打造过硬的队伍是我们永远的方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