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代表什么生肖?
“陛”字,从“阝”、从“史”。而“史”字,在汉字的六书中属于指事字,其意为持尺。“卩”(即“耳”)部表示音信的符号“一一”表示一字一音;“又”表声。合起来表示用竹片或木块刻字并加以标号。“阝”字原指屋脊两旁的短柱,此处借代表示“底端有斜度,且较为宽敞,可以书写的木制平台”,与下文的“史”组合,即表示“用以书写的窄而长的木条”,也就是毛笔。 “礻”表示神的意思,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像是拿着一根长一点 的祭祀用的火把。所以,“礻”的本义就是祭祀。后来,“礻”字用于记录以“示”“礼”“祀”等字为代表的一类名词的字头。
《荀子·解蔽》中有言:“故好书者众矣,而善书者不常有。”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是有能力书写但未必能够书写得很好看的。 《周礼·地官·司书》中有载:“凡国家之书契,王命,掌其政令。”所谓“王命”就是用朱笔所书诏书。可见在周朝时期,官方文书已经采用朱砂为颜料了。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论书》中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汉字书写不仅是手握笔墨,更是心神合一的过程。
龙是人类在祖先意识的“天人合一”观念下创造出来的集合各种动物特征而成的一种象征尊贵、吉祥、崇高、和谐、神圣、力量与智慧的“综合吉祥物”。
《山海经》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其中记载有近20种动物,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由多种动物特征综合而成的“幻形兽”。如开篇中记载的“日月所出,帝命曰烛龙”的烛龙,蛇身人面,飞头竨(tiào),见首不见尾,其特征集人、蛇、鸟三种动物于一体;“人面,马身而鸟翼,名曰马行”的马行龙,其特征是人、马、鸟的集合;“人面,蛇身而赤,直者日在其上,蛇居下,名曰女娲”的 女娲龙,其特征是人身蛇身的结合;“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名曰髻踵”的髻踵龙,其特征是牛身人足的组合……。在《山海经》中类似这样的“幻形兽”比比皆是,它们就是龙的“前身”。
从《山海经》中记载的情况看,当时人们尚不能区分普通蛇和拥有灵性、神奇力量的龙,故把蛇与人、鸟、兽等组合而成的“幻形兽”也称为龙,如上述“女娲”、“髻踵”等。
龙的萌芽和“前身”是在新石器中晚期和夏、商、西周时期,在这一时期,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中,都有龙的形象出现。这一时期出现的龙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特征,有的像蛇,有的像蜥蜴、有的像晰蜴,有的像鳄鱼,有的像狗、有的像马等等。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龙的综合特征进一步完善,其形态更加完美,其造型开始趋于一致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