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博当年为什么退出cba?
因为当时有球员和经纪人私下接触,了解后才知道是于嘉,当时已经签了上海,但去上海前先去了北京,和首钢一些老队员联系,毕竟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感情还是有的(当然现在和翟晓川关系最好),当时就打算如果去北京就拿翟晓川当自己的代表,可惜最后还是和首钢说再见。 后来去了上海,认识了朱芳雨,开始和广东接触,本来都谈好了,但到了最后时刻,因为杨政的事情,最终没有成行,而杨政当时已经和首钢签约,所以最终去了沈阳部队,并改名刘相韬(现在叫刘相韬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刘相韬和韩硕的冲突,那是有原因的,当时在沈部,刘相韬是核心,但韩硕的到来让刘相韬感觉很不舒服,从内心讲他是不愿和韩硕一起打球的,加上之前很多矛盾,所以才有了冲突。 关于刘相韬和哈里斯的关系,用刘相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俩就像亲兄弟一样”! 所以,综合来看,刘相韬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和他一起打球应该是很高兴的一次经历吧。
刘鸿博退出CBA的原因
一: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各个大学开始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像体育特招生免试、保送研究生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学生联赛(CUBA)的竞技水平逐年提高。而那些“三对三”、“二对一”等业余联赛近几年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由于在这些联赛中能够得到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而且又能够与同龄人一起在充满激情的现场气氛中竞争,有些原本可以进入CBA甚至国家队打球的球员也选择到大学生联赛乃至业余联赛中去展翅高飞,刘鸿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CBA的“升降级”的推行,对CBA各俱乐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俱乐部因此不得不精打细算。而刘鸿博作为一个二年级生,工资会大幅度提升,广东队也考虑在培养一两年后再使用他,因此选择将刘鸿博出售给青岛队,青岛队作为一支希望冲击CBA的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中国级别仅次于CBA的男子职业篮球赛事)球队,需要得到广东队等CBA球队的支持,在广东队的运作下,青岛队引进刘鸿博,为的就是日后能在“升降级”中得到广东队的“照顾”。
三:刘鸿博在与CBA脱钩后,可以凭借大学生球员的身份入选国家队。刘鸿博进入国青队参加U18亚青赛就是在CBA脱钩之后,而去年宫鲁鸣组建国家二队,张劲松组建男篮选拔队,都在有意培养一批年轻球员,像王哲林、郭艾伦等都是通过在选拔队中的优异表现才得以进入国家队。刘鸿博如今回到五棵松篮球馆,与翟晓川(北京)、郭晓鹏(青岛)、贺天举(辽宁)、郭艾伦(辽宁)、王哲林(福建)、罗汉琛(上海)等人一起,共同为冲击里约奥运会参赛资格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