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工资上涨慢?
因为中国是在后发国家里,先发展起来,然后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国家。 欧美发达国家是首先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先上升),然后将蛋糕做大(再分配)的国家。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所有的资源都是统包下来(统收统支),这种模式必然导致经济的低效率,因为市场资源配置的机制没有被激活。从1978年开始,我们实施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放开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进行税收和财政制度改革,打破政府对资源的统包,引导资金和人口等要素的市场化流动,从而激发了社会的活力,经济增长的效率大大提高。这相当于在原有的蛋糕上切走了最大的一块给劳动者(提高劳动收益),同时通过市场机制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提高了资本收益)。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史。
然而,改革毕竟是痛苦的过程(当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也是好事),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和对抗。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里,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和效果势必会打很多折扣。而且,我们目前的改革还是处于攻坚阶段,深水区,触及的是产权、土地、户籍等诸多利益集团,推进起来自然会非常困难。我们能够看到改革的成果,也就是劳动力价格(名义工资)的逐步提升。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所谓“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我们这个庞大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低收入群体所占的 GDP 份额仍然很低,所以一个低基数下的增长显然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如果我们要对标美国等发达国家,我们应该看平均收入水平,而不是简单的劳动者报酬。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 3.3 万美元(2015 年数据),相当于人均 GDP 的 1.58 倍;而美国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约是 6.45 万美元,是人均 GDP 的 2.03 倍(见图 1)。如果我们按照汇率换算,将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 6.45,就会得到接近 1.05 美元的收入分配系数。这意味着如果以美日为参照系,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系数大概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将近 90% 的增长空间(如图 2 所示)!
那些所谓的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竞争力下降”的言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