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字五行属什么?

苗煜林苗煜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曰“芪,草也”、“,黄芪(音同棋)也;从艹气声。又与琪通。徐锴曰:‘今人谓之黄耆’”;段玉裁注云“”即“岐山之北地有赤土者,其味甘而可食,故得邑之名以加于草;又以其味甘,故谓之黄芪,其实则牡荆之类耳”。由此可知本义为草本植物牡荆。徐铉引古人言“黄耆今人谓之黄芪”说明其作为药名很早,但《新修本草》始载其形态,李时珍谓其“茎叶皆似荆而细,花亦相类,但此花纯黄,牡荆花微白尔”。按其所言形态牡荆当非黄芪。《本草纲目·草三·黄芪》曰“此草甘温补中,益元气,壮脾胃,去肌热,排脓止痛,血病生肉,疮病托里,主治伤中呕逆,虚喘内寒,女子乳肿,痈疽不生,有形不散,及补虚医弱,益气延年却老……东垣曰:‘黄芪,色甘而温,阳中之阳也;性善缓,能滋益脾胃之气,为补气诸药之最’”;所引东垣之言,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兰室秘藏·论益气汤主治病证》一文,文中除引述《本草纲目》原文外,还特别指出本品“疗诸虚百损,壮元阳,益脾胃”“补脾胃不足,除烦热渴,治脏腑久虚,发热盗汗,自汗,泻痢,下血,小便频数,小儿惊风,痘疹不出”等功效,可见本品用途甚广。由此可见明代时本品已用作中药了,《本草纲目》收载该药可谓恰当其时矣!至于其“芪”为何作“琪”,段氏已言因“俗借以为棋字”,故“琪”当作误写字;然而考之“骐骥、骑箕、奇技”等词古皆写作“棋”,可见此误是源于唐以前的写法,至宋代才讹变为“琪”或“其”的。

以上讨论的只是药材黄芪,其实黄芪入药还有几个变种和品种,如蒙古黄芪(又名绵黄芪)、膜荚黄芪(又名细辛黄芪)、湖北黄芪、东北黄芪、山西黄芪等等,这些品种的根都作黄芪出售,功效类似。此外尚有草黄芪、牛大力、红芪等别称或伪品亦充黄芪用,尤要注意鉴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售的多用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的根加工而成,然其原植物不止于此种,《中国植物志》记载尚有内蒙古黄芪A.nepalense(D.Don)Bent.etHook.f.var.singuliflorum Hand.-Mazz.、宽叶黄芪A.latifolium Bunge var.platyphyllum Kusnez.,甘肃黄芪A.pseudo-hirtellum Batalin ex Schischk. & Bobytchkin、黄花黄芪A.mollis DC.ex Franch.var.aureo-flavum (Bertol.) Y.C.Ho et S.L.Tian,云南黄芪A.yunnanensis Franch.等多个变种和品种,上述野生或栽培品种皆可入黄芪药,功效类似,只是产地不同而已,且其中有些品种含黄酮类化合物较高,药用价值可能更好些吧! 至于芪字的五行,前贤多言木火,然据我观察其读音与“奇”相同(“七”古读作“奇”),在《康熙字典》中是归于“十一部”(见《说文解字注》第643页),也就是归到金部的。因此我认为本品应归属金属之物——当然这只是就中医理论而言的。

优质答主

1. 【形】指“黄芪”,一种中药。(2012新《辞海》P5498) “芪”是一个多音字,读qí或zhǐ; 这里读音为zhì,意思是“补气的中药名之一”。如“参芪汤”、“补中益气丸”等,都含有补益中焦的意思。 这里的字形是古汉语形声字,左边的“氏”是表音偏旁,右边的“耆”是表义偏旁。这个字本作“耆”,最早出现在古文“周礼·天官·庖人”里[shǐ],后借字作“zī/cāng/qì”,并沿用至今(见《广韵·支韵》),但《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字汇”中仍然保留了这个字形。所以,“黄氏”也写作“黄耆”,而且这种写法在古典诗词中也大量存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